为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示范带动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格局,也为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于12月21日在江苏无锡举办“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根据《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指南》的要求,我校通过组织遴选、推荐我校优秀项目《用Python采、融、析、绘大数据,玩转信息产业新科技》代表我校参加此次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项目负责人展鹏带队,谢京雪老师同行参会。

2024年12月21日上午,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的开幕致词后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基层教师代表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随后,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处处长杨金勇,向所有参会代表介绍了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活动)详细发展历程及本次参会作品概况。据了解,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以下简称“教师活动”)始于1998年,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项具有广泛影响、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的全国性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展示一线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2023年以来被列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等四部委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重点工作,并入选为2023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优秀案例十佳优秀案例。

第二十八届教师活动共有32个省级单位积极组织参与,收到限额报送的各类作品11536件,其中课件软件类1167件、微课类 1764件、课例案例类4974件、教育技术论文类3631件。覆盖了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各学科、各环节,以全口径的信息化活动为载体,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全方面、多角度的交流与展示平台,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和经验的交流,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进一步助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通过本次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交流活动,我深知作为职业教育高职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脚步,并把所学的最新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这应该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前就可以轻松开展预习或者复习,以便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模式,这样既完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也让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加丰富高效。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最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引导教师潜心钻研信息化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