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二级学院、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四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申报公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重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作为核心城市中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努力建成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紧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主题主线,把握“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体系研究的深入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结合,勇于探索、实践创新,助力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标实现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发挥智库作用。
二、申报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者应遵守承诺,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严格评审纪律,在评审会召开之前,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当年申报资格。
(二)所选项目应有科学合理的研究团队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能发挥团队优势,项目研究要充分反映该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原创性,提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三)项目申报者须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学术新人-研究生项目申报者可为在读硕士)。
(四)申报年度内,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向中心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本中心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本中心两个项目的申报。
(五)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的有关规定,凡申报本“中心”课题,不占该校计划指标。凡主持有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本“中心”项目尚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三、项目类别
本年度课题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学术新人-研究生项目、自筹经费课题。重点课题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一般课题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0.5万元;学术新人-研究生项目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0.3万元,或以自筹经费形式支持。自筹经费课题没有经费。
四、结题要求
(一)重点、一般项目及学术新人-研究生项目。可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需在1年内完成,论文1-2年内完成。以论文形式结题的,需标注“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项目”,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外文期刊、CSSCI源刊、CSCD源刊、SSCI、SCI、EI、ISTP检索论文1篇)或普刊论文2篇及以上;以研究报告(要报)形式结题的,要求研究报告字数3万字以上。
(二)自筹项目(含学术新人-研究生项目中的自筹)。可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需在1年内完成,论文1-2年内完成。以论文形式结题的,需标注“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项目”,发表普刊论文1篇以上;以研究报告(要报)形式结题的,要求研究报告字数不低于1.5万字。
立项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受理时间及要求
(一)该项目为C级项目,请有意申报的老师,于2023年9月11日17:00前,将申报书和论证活页纸质文档(须A3双面打印、中缝装订,每项一式5份)提交至科研与发展规划处806办公室。同时将电子档申报书及活页电子档发送至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联系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请者应认真阅读相关要求,确保填报信息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若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
联系人:谢婉莹 电话:84601637
联系邮箱:208224@scpcfe.edu.cn.
附件:四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科研与发展规划处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