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18在线登录平课程标准建设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是行业或学校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重要区别:功能不同、所规范的行为主体不同、内容要求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应重点说明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情境设计的思路与模式、课时数与学分数、工作、学习用语等内容。内容框架应包含工作任务及相关知识、技能要求、考核要求等。制订课程标准应认真分析工作任务,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关知识、技能要求,然后需要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化处理。
为了规范我院课程标准建设,已立项的建设课程,原则上应按如下要求进行建设:
一、 课程定位(字数:200~300字)
课程定位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3、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
4、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工作)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分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撰写,内容应站在该门课程的角度,总括性地描述,而不能写成每一个情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每一情境、子情境的详细的教学目标应在第四项情境设计中反映。
(二)知识目标主要是指指该门课程所需理解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掌握的一些主要方法等。其内容应是总括性的,各情境、子情境的具体的知识目标应在第四项情境设计中反映。应当使用“了解----”“理解----”“熟悉----”“掌握---”等语言。
(三)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在具备了该门课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应分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撰写,各项能力撰写内容应是总括性的,各情境、子情境的具体能力目标应在第四项情境设计中反映。应当使用“能做----”“会做----”“具备(有)---能力-”等语言,且应当和知识目标相呼应。
1、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能力。
2、社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
3、方法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会学习”,“会工作”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1.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
在描述中应提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比如诸如此类的语言: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为导向的……学习课程模式。根据……,开展广泛调研,在……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语言和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不要重复,这里要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2.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
在描述中应提到本课程是为培养什么岗位的具有什么技能的学生而设计的学习情境,遵循了什么样的逻辑路径,比如诸如此类的语言:
“该门课程是以……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遵循……的路径选择(或逻辑体系或认知发展规律等等),选择以……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能体现……。”
3.学习子情境设计的逻辑线索
在描述中应提到学习子情境设计的线索(就是为什要设计这些子情境,是按分解的工作过程,还是按由简单到复杂或由低级到高级或由单一到综合等等这样的线索),比如诸如此类的语言:
“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根据……,按……工作步骤,可设计若干学习子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环上升。理论知识的选取则……。”
四、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应结合本课程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够用为限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面面俱到,而是在基本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进行设计,力图达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结合。
每门课程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应依据课程内容特点进行情境划分,每一个情境还应根据情境内容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情境,而且,每一个情境(或:子情境)设计的内容要素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学习目标:主要阐述学生通过本情境的学习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注: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例如,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并能够‥‥‥。)
2、主要内容:主要阐述本情境设计主要讲授或实践哪些内容。
3、教学方法及建议:主要阐述本情境的教学内容打算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注:教学方法与建议的选取一定要考虑其可行性)。
4、教学材料、工具与媒体:主要阐述进行本情境内容的教学应具备的教学资料、教学工具等软硬件环境(注:教学材料、工具与媒体的选取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下能否得到满足)。
5、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本情境内容之前,应做好哪些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6、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主要阐述教师在讲授或实践本情境内容时应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
7、考核与评价:包括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两部分内容,评价内容应突出评价学生对本情境内容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其可操作性。(注:此处的“考核与评价”仅针对本情境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8、备注:主要阐述前面各要素还需要补充说明的部分以及除前面各要素之外还需特别说明的事项,目的是使本情境设计的内容更加完整与清楚。
注:每一项要素内容的填写均应考虑其必要性与在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
五、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指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六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写明该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注意:此处同样应从该门课程的角度撰写,不涉及各子情境的具体实施方案)。
例:《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实施
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讲授法、直观教学、六步法等教学方法在仿真工作环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完成。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有关工作任务的会计凭证、账簿、核算业务流程图等各种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资源。教师按照学习情境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过程安排教学时间并对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划分,首先采用集体讲授方式,讲解操作基本要领、工作流程、内部控制点、相关法规的规定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工作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具体教学实施六步法如表所示:
教学步骤 | 工作任务 |
明确任务 | (1)设计有关核算的任务(2)提出对学生的要求(3)引导学生获取完成具体任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
教学准备 | (1)为完成工作任务,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并提交(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讲述等方式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3)教师进行指导、修正、认可(4)确定完成任务的最优方案 |
教学设计 | (1)各学习小组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工作过程及角色分工(2)进行小组分工,明确成员角色(3)师生准备教学用资料、工具多媒体资源等,准备实施 |
教学实施 | (1)学生按照既定计划按步骤完成工作任务(2)学生进行工作过程检查(3)教师指导监督(4)学生提交工作成果(5)工作成果归档 |
教学检查 | (1)教师监督学生实施过程(2)重点检查学生的具体操作环节及相关知识、技能是否掌握 |
教学评价 | (1)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不足或收获(2)教师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总结比较(3)学生互评: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4)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取得的成绩等综合评定),结果评价(对学生所做的每个步骤制定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价) |
六、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即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即为过程考核,在平时以适当方式(各门课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成绩;二是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理论作业、调查报告以及期末试卷测试成绩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
(二)考核评价内容
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具体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出勤),工作效率(包括进度),工作质量(失误率、正确率)等。
(三)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方法包括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平时提问、观察)、试卷测试等。(各门课应注意各自特点,采用实际工作中考核方式)
七、教学条件
(一)学习(工作)场所
一般多媒体教室、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多功能学习室(工作室)、配备适合具体工作岗位分工的学习台(工作台)或办公桌,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文件柜等。
(二)师资条件
1、专任教师
(1)符合高校教师任职条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
(2)熟悉与本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
(3)熟悉与本课程相关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的组织结构,了解典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熟悉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业务流程。
(4)能采用情境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2、兼职教师
(1)具有中高级职称资格、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
(2)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
(3)熟悉特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制度。
(4)熟悉典型经济业务在特定企业的业务流程。
(5)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相当的教学技能能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三)学习资料
相关工作必备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工作所需账夹、装订机等工具;用于知识、能力训练的习题库、实训资料库、模拟考试题库,与本门课程学习、资料查询相关网站。
(四)其他条件
教学场所应配备网络资源,有联系或签订合作协议的若干校外实训基地,方便教师学生参观、学习、实践、调研。